一、作业前机具准备
开始作业前要保持机具良好工作状态,预防和减少作业故障,提高作业质量和效率。
(一)机具检查
作业季节开始前要依据产品使用说明书对联合收割机进行一次全面检查与保养,确保机具在整个收获期能正常工作。
(二)试割
正式开始作业前要选择有代表性的地块进行试割。试割作业行进长度以30米左右为宜,根据作物、田块的条件确定适合的收割速度,对照作业质量标准仔细检查损失、破碎、含杂等情况,有无漏割、堵草、跑粮等异常情况,并以此为依据对割刀间隙、脱粒间隙、筛子开度和(或)风扇风量等视情况进行必要调整。
二、确定适宜收获时间
小麦机收宜在蜡熟末期至完熟初期进行,此时产量最高,品质最好。确定收获时间,还要根据当时的天气情况、品种特性和栽培条件,合理安排收割顺序,做到因地制宜、适时抢收,确保颗粒归仓。
三、减少机收环节损失的措施
(一)选择作业行走路线。联合收割机作业一般可采取顺时针向心回转、逆时针向心回转、梭形收割三种行走方法。
(二)选择作业速度。根据联合收割机自身喂入量、小麦产量、自然高度、干湿程度等因素选择合理的作业速度。
(三)调整作业幅宽。在作业时不能有漏割现象,作业幅宽以割台宽度的90%为宜,保证喂入均匀;但当小麦产量过高、湿度过大或留茬高度过低时,以最低档速度作业仍超载时,应减小割幅,一般割幅减少到80%时即可满足要求。
(四)保持合适的留茬高度。割茬高度应根据小麦的高度和地块的平整情况而定,一般以10-15厘米为宜。
(五)调整拨禾轮速度和位置。调整拨禾轮的转速,使拨禾轮线速度为联合收割机前进速度的1.1-1.2倍,不宜过高。
(六)调整脱粒、清选等工作部件。在保证破碎率不超标的前提下,可通过适当提高脱粒滚筒的转速,减小滚筒与凹板之间的间隙,正确调整入口与出口间隙之比(一般为4∶1)等措施,提高脱净率,减少脱粒损失。在保证含杂率不超标的前提下,可通过适当减小风扇风量、调大筛子的开度及提高尾筛位置等,减少清选损失。
(七)收割倒伏作物。适当降低割茬,以减少漏割;倒伏严重时,应采取逆倒伏方向收获,拨禾弹齿后倾15—30度,拨禾轮适当前移,可安装专用的扶禾器;顺倒伏方向收获时,拨禾弹齿后倾15—30度,以增强扶禾作用。可通过降低作业速度来减少喂入量,防止堵塞。要适当增加风量,调好风向和筛子的开度,以糠中不裹粮为宜。割台底板轻触地面,割刀距地面高度视倒伏情况调整低于10厘米为宜。
(八)收割过熟作物。小麦过熟时,茎秆过干易折断、麦粒易脱落,脱粒后碎茎秆增加易引起清选困难,收割时应适当调低拨禾轮转速,防止拨禾轮板击打麦穗造成掉粒损失,同时降低作业速度,适当减小清选筛开度,也可安排在早晨或傍晚茎秆韧性较大时收割。
(九)规范作业操作。作业时应根据作物品种、高度、产量、成熟程度及秸秆含水率等情况来选择作业挡位,用作业速度、割茬高度及工作幅宽来调整喂入量,使机器在额定负荷下工作,尽量降低夹带损失,避免发生堵塞故障。要经常检查凹板筛和清选筛的筛面,防止被泥土或潮湿物堵死造成粮食损失,如有堵塞要及时清理。收割作业结束后粮箱存粮,要及时卸净。
上一篇:没有了